精神疾病治疗3大误区,或将影响你的治疗效果,千万别犯傻!
不管确诊抑郁、焦虑还是精分亦或者是双相情感障碍,一旦与精神疾病挂钩,很多患者迫切想要寻求快速治愈,尽早恢复,因此,往往陷入一些治疗误区,这些误区不仅会延误治疗时机,还可能影响后期的治疗效果,给患者的康复带来阻碍。
为能够让大家比较清楚的了解临床常见治疗误区,我将一次性给大家整理出来,希望对你有所帮助。
误区(一)
忽视早期症状,拒绝就医
临床90%以上的精神疾病患者,在早期其实身体已经提示出问题,比如:情绪性的波动、入睡困难、睡不踏实、注意力无法集中,更有甚者出现意识性的模糊等等,往往很多人都会选择忽视或或者归咎于压力过大、休息不好等原因,认为一段时间会自行消退,从而拒绝就医。
然后,大家忽视了一点,精神疾病往往具有渐进性,如果不采用科学的方式及时进行干预,病情可能会逐渐加重,治疗难度也会相应增加,拉长治疗战线。
误区(二)
擅自停药或增减药量
在精神疾病的治疗过程中,药物治疗是常见的手段之一。
然而,一些患者在症状稍有缓解后,便擅自停药,认为自己已经康复,不需要继续服药。更有一部分患者则会自行增减药量,根据自己的感觉来随意调整用药剂量。这种行为我是非常不赞同的,不仅不会加速疾病的好转速度,极大可能反而还会导致病情加重或恶化。
因此,精神疾病用药要严格遵守医生的建议,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、身体状况和治疗反应来调整药量和用药时间。擅自停药或增减药量可能破坏治疗的连续性,影响药物的疗效,甚至引发药物的不良反应。因此,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坚持按时服药,定期复诊,与医生保持良好的沟通,及时调整治疗方案。
误区(三)
单纯依赖药物治疗,忽视心理治疗
药物治疗虽然在控制精神疾病症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,但心理治疗同样不可或缺。就拿精神分裂症来讲,一些患者在经过药物治疗后,疾病确实能得到很好的控制,但是心理因素如果跟不上,很可能会出现自杀等严重后果,这也是我在临床中,一再强调,精神疾病并不是症状控制、病情恢复就是完全治愈,这个期间还得要把心理健康问题提上去。
另一方面,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,掌握应对情绪和压力的方法,提高心理调适能力,在一定情况下可对精神疾病的康复有积极的促进作用。